找到相关内容670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当代名僧巨赞法师传略——仅以此文纪念巨赞法师逝世十三周年

    知识水准,博学慎思,研求人世出世一切学问,恢复僧众在学术界原有的地位。生产化则求生活之自给自足,根本铲除替人家念经拜忏化缘求乞的陋习,如此则佛教本身可以健全,然后才能适应时代,谈得上对国家社会作出贡献...

    朱 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54463051.html
  • 吉林佛教简介

    公众性宗教活动,主要从事经籍和宗教用品的流通,协助寺院办道场等活动。  皈依:也称“三皈依”、“三皈”或“皈依”,即信仰佛教。意思是对三宝的归顺依附、归命依靠。  超度:僧人说通过诵经拜忏,可以使死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74763513.html
  • 丛林基本知识

    佛事是指为信士诵经拜忏而作为荐亡度生的功德。中国经忏佛事的开端,是在南朝梁武帝。如《水陆佛事仪轨》《梁皇忏》。都出自梁武帝。据说天监二年,夜梦一僧人对他说,六道四生,幽囚者众,受大苦恼,何不作“水陆大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5464349.html
  • 释藏青:中国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概况(2)

    忏法,不寺院念经拜忏的仪轨奠定了基础。  孤山智圆(976-1022年),俗姓徐,住西湖孤山与处士林逋(和靖先生)为友,学通内外,旁涉老庄,兼通儒墨,提出儒、道、释“三教合一说”,主张内佛外儒以治民众。...

    释藏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1965208.html
  • 唐代的文人与佛教

    频繁,而于教理无多契会。大部分的信教者就多是如此。吃斋、念佛、奉经、拜忏、坐禅,可是脑子里的观念可能仍是功名利禄、可能仍是孑L孟老庄。故对思想之分析,须有思想解析能力。  白居易与佛教关系当然密切,但...

    龚鹏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0665556.html
  • 法门巨匠 一代楷模——初读《巨赞法师全集》随感

    僧众的知识水准,博学慎思,研求入世、出世一切学问,恢复僧众在学术界原有的地位;生产化则求生话之自给自足,根本铲除替人家念经拜忏化缘求乞的陋习,如此佛教本身可以健全,然后才能适应时代,谈得上对国家社会作出...

    李盛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0666457.html
  • 世界各国的佛教(2)

    必要,这也同时是全寺和僧众们的公私收入,所以便有专为应酬念经拜忏的一班僧众,普通把他有别于专门清修的清众,便叫做“应门”。当清末民初,在闽浙一带,一般习惯叫他为“应门和尚”,这可能就是应化僧的讹传了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5467822.html
  • 武汉归元禅寺水陆法会内坛告赦仪式及仪式音乐研究

    ,更易激发众僧和信众进入各种观想的状态。此种演唱方式营造的意境,不同于外坛相对轻松对外的拜忏活动。  7.法器  告赦仪式中的梵腔演唱为清唱,没有法器作击节性的伴奏,只在结尾处有固定的程式性鼓钹点,...

    陈华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1968440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三辑(1)

    真是可怜的中国佛教!  不幸的是,衲僧一路寻来,念佛持咒、参禅打坐、拜忏超荐等等,竟然愈吃愈硬,愈修愈执著,一意认定世间任何修行法门,若不先从禅门入手,绝对是架空中楼阁,不得法益。但是,这种按部就班,...著作等身,享誉国际的现代佛陀,终于在众生的“知识迷信”之下诞生了,从此,只懂修行悲心度众,大智大能但无任何文字传世的古代佛陀就真的消失于世间了。  这个时候,佛教信仰真的只剩下念佛持咒、消灾拜忏,而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470227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三辑(2)

    ,得解脱。)因此,现在只要一谈到修行,大都是指念念佛、打打坐,以及其附加的活动,如禅七、佛七、朝山、拜忏等,至于二六时中的禅观行,对境的正思惟,及悟境的渐次提升与开展等方法,均付之阙如。  于是乃针对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470228.html